回列表
從傳統報業投入網路媒體,譚志東觀大趨勢與年輕人並肩行
採訪者|林希玟
跟著Career上工趣001(2019-May)
完整文章連結

 

從傳統報業一腳跨進新媒體

1980年代後期報禁解除之際,各家報社與新聞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廣立,正是譚志東剛退伍欲進入職場之時。他一腳跨進報社產業,經過招考進入中時報系,成為《中時晚報》的編輯,那是他第一份工作,而往後三十多個年頭再也沒離開過新聞媒體業。隨著傳播產業的轉型,譚志東待過聯合、自由等不同家媒體,在2000年正式進入網路媒體,算是台灣媒體人迎向數位浪潮的先行者之一。

剛開始的三、四年裡,是他目前職涯裡極少數的挫折期,「那時候網路還沒有非常流行,而年輕人又才是網路的原住民,當時的他要從原本看報紙媒體的眼光,轉而進入網路新媒體視角,花了不少時間與這些改變「接地氣」。如今,網路已經成為主流,ETtoday在網路上的流量、觸擊率等等也狠甩許多傳統媒體,而作爲ETtoday新聞雲副總編的他,很顯然地,不但沒有被新時代的浪潮淹沒,甚至是如角得水。

 

熱情與優勢站穩新舊媒體界

當問起譚志東爲什麼選的是這個行業,「因爲樂在其中啊!」熱情二字奔放在他的眼裡。他透露,從會認字以來就很愛「看報紙」,除了家裡訂的報紙,國中起每周還騎腳踏車到圖書館去翻完其他報紙。從小就有閱讀報紙的習慣,對新聞的感知與熱切自小便開始培養。除了興趣使然,畢業於清大歷史研究所的譚志東,自認學歷史的背景使他在求學階段開始便擁有「洞察大趨勢」的能力,這讓他不致被淘汰在日新月異的演進中,更能提前看見網路媒體的發展性。

高EQ與邏輯才能稱道

什麼樣的特質是進入此行業最需要具備的?

譚志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高EQ和清晰的邏輯。

平常的Wechat、Messenger、Line、FB等工作群組多達數十個,每天面對新聞多達上千條,發布後網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回應,「爆炸的資訊量」若沒有高EQ來排解,除了影響工作心情,更容易將負面情緒到新聞標題出現『四不一沒有』像是不爽、不滿、不會……」他說這些太極端的字眼都會影響識讀的判斷。而身爲一位新聞編輯,被要求擁有清晰的邏輯並不難想像,但在媒體彼此爭相報導下,為了提高產出率,卻有不少報導經常忽略事件發生最基本的邏輯性。所以邏輯之於新閒撰寫,是重要同時也非常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