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
專業開放的態度,建構社會使命的高度
採訪者|胡寶鈺、廖昱瑋、徐莜婷
跟著Career上工趣001(2019-May)
完整文章連結

 

以槓桿的角度看待多元的產業

當初選擇加入資策會,呂宜穎說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希望能「爲台灣做出貢獻」,而資策會是個可以為台灣付出的舞台,能用較高且全面的角度來檢視台灣產業的問題與發展,並直接和政府溝通產業結構性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二則是因爲能夠「接觸到多元的產業和領域」,由於起初尙未確定自己喜好的工作領域,因而加入可以碰到許多不同產業類型的資策會。另外,在接觸了許多產業之後,能利用不同產業交互學習,來相互解決彼此的問題,這是呂宜穎認為能快速提升自我思維能力的好方法。

此外,由於資策會所探討的是產業的策略面,因此能夠有機會接觸許多企業的高層,溝通對產業的理解與想法,這是在一般企業環境中較難得到的對話體驗。但相對的,站在政府與產業間,資策會既不屬於政府也不屬於產業,如此的中間角色在工作協調上也有諸多的限制,特別需要同時滿足多方利益關係人的需求,藉此讓事情進展獲得各方支持而順利,如何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和角色定位成爲相當挑戰而有趣的事情。

「用最少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效益」

這句話一直是呂宜穎依循的做事準則。在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與其做很多好像有意義的事情,不如刪減很多事情,做一件眞正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或做決定之前,學姊會先確認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因為自身的時間很寶貴,團隊的資源更加珍貴,要透過了解自身的優劣勢,並於各式各樣的限制裡嘗試著找出最具價值的問題,再花力氣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在職場上想盡快發光發熱的人,她提到「不要煩惱,有時間煩惱,不如花時間思考」,一味抱怨無法解決眼前困境,可以多站在主管或是客戶的角度思考,主動規劃和先提出解決方案,如此在工作上會更加容易被看見,工作結果也會因爲從更高的角度思考而更符合組織目標,在效率與能力上更容易被肯定。

此外,她也提到在剛畢業出社會工作的新鮮人,通常不是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於世界的輪廓也還不是很清楚。在工作幾年後,慢慢地學習並認知到世界的樣貌是怎麼運作的。我們要做的是去找到可以突破囿於現況運作的機會點,並且找到一條路,在這路上起身改變,努力讓這個世界更符合理想中的樣貌。

工作上,呂宜穎除了自身產業策略分析職能之外,在團隊中擔任的是類似企業中PM的角色,曾任專案經理(ProjectManager),負責在有限時間及資源下產出成品的角色。至現任產品經理(ProductManager)'負責針對產業需求及市場痛點管理產品方向,需與團隊中不同職能的組員共事,包含設計師、工程師、業務等。她表示此類職務的困難點在於要獲得團隊的信任,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必要的,所謂有共識才能共事,因此如何讓團隊成員都認同目標,並且在過程中進行動態協調分配,成爲管理課題。同時,她也主動向團隊工程背景成員請教學習,強化專業領域知識的不足,不論是在自身職能和管理技能上,都持續精進。

害怕轉換跑道?把你的人生拉遠一點,是否會懊悔

對於那些很猶豫是否要轉換跑道,在現實和理想中拉扯的同學們,呂宜穎也給出了些建議。在蒐集過足夠資料,了解轉換跑道的得失會犧牲哪些東西,得到哪些東西,評估過後,若能接受就勇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各行各業都能夠出很頂尖的人」,行行出狀元是大家從小到大都被教導的道理,也是眞眞切切的事實,「你要做的是在你的專業領域上做到最好」,而不是盲目跟風的隨著社會潮流去選擇自己的未來。

「我可以想像可能我一週有三到四天都在做這件事,而我會是開心的,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有意義的」,她表示當初決定從工工轉念科管,就是因爲對人的管理和心理層面產生了興趣,「就像是心裡有一個聲音說,你要是現在不換,那你一定會非常懊惱,那就是時候該換了」,呂宜穎一句話逗得我們咯咯發笑。「把你的人生拉遠一點來看」,她說,你可以想像當你快走到人生的盡頭時,你會不會覺得不換很痛苦,還是你換了才會很痛苦?對於在搖擺的同學們來說,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資策會小檔案

資策會,全名「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宗旨爲台灣產業數位轉型的化育者,主要以政府幕僚的角度觀測產業及市場動向,並協助研擬具前瞻性的國家級技術發展策略,與產政學研各界互動綿密。近年來,資策會更積極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丶JO百勿聯網、雲端運算等先進技術,以創造包括智慧城市、智慧產業(零售、製造)、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等領域之創新型解決方案及應用的整合與發展。有別於以硬體爲出發點的工研院,資策會以軟體開始,起初為發展台灣軟體產業而設立,而現今因科技發展潮流而成的軟硬體密不可分的產業關係,因此資策會與工研院也有許多密切的合作,成為政府與產業之間策略發展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