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
突破舒適圈-找尋自我優勢的交集
採訪者 | 黃詩涵、王采葳、林佑庭
跟著Career上工趣004(2022-May)
完整文章連結

跨領域的學習與工作經驗

「或許我血緣裡面就保有對人感興趣的元素」蒙琇惠說道。雖然大學時期在中央大學外文系接受文學的薰陶後,接著去美國進修時選擇了心理諮商(counseling),但是她在未來職場生涯皆在金融機構裡。在這看似與外文系以及心理諮商看似與工作絲毫沾不上邊的領域,卻運用所學在漫漫的職涯路途中給予莫大的助力。

蒙琇惠認為她在金融業工作上有兩個優勢,一是外文佳,在外商裡面工作時效率較高並且如魚得水;而第二個是有心理諮商背景,所以在面對客戶並不會感到畏懼,反而是抱持熱忱以及好奇心去深入了解客戶,而金融業最重要的KYC(knowyourcustomer),是當了解的客戶屬性越多,越容易為客戶量身訂做出個人化的投資組合。


她強調要將工作做好,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裡,工作訓練僅僅是一個過程。了解自己的強項並掌握公司重點的要求,將其融入到工作中,如此一來便能將其發展成屬於自己的個人優勢,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訓練背景都將會變得重要。她認為從外文、心理諮商再到金融業工作數十年,轉換跑道的契機僅僅是因為機緣,而了解自己強項並努力尋找與工作環境的交集點更為重要。

證券業所需要的特質

蒙琇惠認為金融業最注重誠信(integrity),其次則是學習能力。證券業商品推陳出新,因此要不斷地學習新知、了解新商品,才能在面對客戶時,展現出最完美的一面。不同於銀行分配客戶的制度,在證券業找客戶的能力很重要。另外,態度更是不可馬虎,其中包括工作態度、學習態度、最重要是不可欺騙客戶。最後是將事情化繁為簡的能力,也就是邏輯能力,因為每個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因此無論是向主管匯報或是向客戶介紹商品時,都要簡單明瞭,這樣主管才能明白需求,而服務及商品也能受到客戶青睞。

 




給清大學生的三個建議

●多元化的學習
在科系多元的清大校園裡面,蒙琇惠鼓勵同學參加不同的社團及活動,嘗試遇到不同的人,步入社會前基本的社交能力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她大學時參與合唱團,在合唱團中會認識其他系的同學,與他們一起合唱要先建立一個非常和諧的概念並彼此協調,才能唱出共同的聲音,而從中訓練出她的團體合作能力。此外,她在大學時期也嘗試不同家教工作,她說:去做家教,才知道賺錢困難,我覺得對學生來講算是一種訓練,當時她教的是英文,學生年齡層很廣,從學生到社會人士都有,在學生時期就教一個年紀較長的社會人士是一大挑戰,可從中學習在未來職場上遇到年紀較大但要傳授知識給他時所抱持的態度。

●終身學習,不斷突破、挑戰自我
蒙琇惠在丈夫取得美國博士學位後隨其前往日本,突然地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她獨自慢慢摸索,從一句日文都不會到逐漸聽懂、會講日文。她回憶道:「當你懂了一個地區的語言,就會感到興奮。凡是聽懂當地人的語言,就會對那個環境產生興趣。」在學會日文後,坐電車不會坐過站,也會去朋友家作客,與朋友相約喝酒,開始享受在日本的生活。而在日本的生活與工作經驗對她未來的影響甚鉅,讓她了解日本人、日本文化,而道地的日文也信手拈來,使她在面對日本客戶時能得心應手。回顧那時,她二十八歲,體認到要跨出舒適圈並終身學習,不斷成長,如果不願意持續地學習、突破自己,那就永遠只會想待在自己熟悉且舒適的環境,侷限了自我未來的發展性。

●栽培學業外的另一個興趣
一個人進入職場生活後,總是需要一個興趣,而這個興趣不但能成為生活中的調劑,在未來本業遇到瓶頸時,這項興趣說不定就會成為你的主業。未來的不確定性難以預測,身在跨領域的時代,最好具備斜槓的能力,而長期栽培學業外的興趣便是很好的著力點。最後,蒙琇惠補充道:要給自己一個預做理財規劃,即早培養理財觀念,才能累積財富,而不是想著,未來到銀行業工作,到時候再學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