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
轉譯地方故事 創造對話空間

側寫者 | 蔡懿晨、陳冠儒
跟著Career上工趣003  2021-MAY
完整文章連結

▲畢業於清大科管院學士班、目前就讀於清大服科所的吳君薇和一群夥伴創立了見域工作室,以情感連結為初心,發行刊物、推廣地方創生、製作文創、策劃展覽和舊城導覽,用更有趣的方式來創造文化和科技的對話空間。

新竹對你而言,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也許瞬間浮現於你腦中的是新竹科技 園區?抑或是為台灣貢獻許多優秀人才的五所大學?台灣平均年薪資最高的城市?除了上述特色以外,多數人總是會以「美食沙漠」、「文化沙漠」來形容這座城市,彷彿新竹沒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優點。但真的是這樣嗎?倘若事實不然,又該如何扭轉世人對新竹的印象呢?

為何選擇新竹?日常生活的累積就是文化
一群清華大學的夥伴們發現他們求學和長期生活的城市,雖然人口眾多、條件優良,但在這裡的人們卻往往不太快樂,找不到理想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決定從學校開始改變。一開始,他們召集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在學校的水木書苑舉辦音樂會、在溜冰場放電影、利用讀書會撰寫刊物……,讓百無聊賴的城市變得有趣起來,一次次的活動中漸漸地認識許多前輩,累積人脈資源。畢業之後,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做想做的事,在來自各處的經費和文化部的幫助下,創辦了見域工作室(以下簡稱見域)

從對話開始,長出可能性

吳君薇說:「科技應該要做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去影響更多生活模式,我們認為應該要從對話開始,開啟許多機會。」新竹需要有行動者透過有趣的「載體」,將城市故事和文化轉譯、加值成親近生活的方式,讓大眾得以使用輕鬆的方式加入討論。見域發行《貢丸湯》雜誌、進入舊城導覽、策畫各式展覽、發行文創商品、經營空間,透過多元載體,重新設計新竹的城市體驗,使新竹人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地方,進而加入改變的行列。

怎麼煮出文化的貢丸湯?

菜單上的貢丸湯不稀奇,不會讓人們特別注意到,但卻存在於大大小小店家的菜單中。而文化也像是一碗貢丸湯,它就在那裡,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很難被言明,但它就是生活的足跡。見域最廣為人知的新竹地方誌──《貢丸湯》,從詳實的資料蒐集、田野調查開始,將地方故事譜寫成一篇篇精彩的報導。《貢丸湯》不只呈現當代的城市樣貌與歷史, 也結合生活和文化議題,介紹新竹哪裡好吃好玩、讓閱讀者按圖索驥、漫步舊城,是一本「新竹指南」,能夠增進大眾對新竹的認識。最重要的是,《貢丸湯》是思考城市議題的起點。

《貢丸湯》以「平衡、多元、節奏」為骨架,添加上豐富有特色的圖文和具有功能性且吸睛的個別專題企畫,有系統性地撰寫特色專題,就這樣成為一碗有溫度的「文化湯」。例如,吳君薇很喜歡的主題「路上觀察學」就是一個跨刊的主題,將平凡無奇、路邊常見的事物寫進雜誌,探究獨到的觀點或技術。與其他主題不同的是,路上觀察學是呈現「實地」可觀察之照片,以編輯的觀點為主述,佐以部分專家訪談內容,而形成的內容。

除了文字,還能如何影響城市?

見域開始著手刊物製作後,他們也一次次地創造感動。他們曾經在記錄一間老店的過程中,意外地讓面臨無人接手而不得不關閉的老店,找到願意接手的下一代,並繼續堅持老家傳統。同時他們發現,不論用多少篇幅去撰寫一段故事,都遠不及親臨現場的感動。舊城導覽是最直接的方式,當參觀者用嶄新的方式來認識新竹,不但提供新的面向,也讓在地團體和店家直接曝光、與人群產生連結。

吳君薇也說:「我們認為不是只需要把歷史年代和重要字詞背下來,而是在過程中看見店家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向大眾介紹自己,我們花很多時間辨認出哪些店家目前有這樣的能量。」

「讓認識新竹,變成一件更有趣的事,整個城市才會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吳君薇說道。見域工作室成立第六年,至今仍不確定什麼樣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但他們隱約知道,好的生活樣態是需要被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被動等待政府來改造。見域工作室持續用各式角度,不停地尋找可以被轉譯的文化,希望用無痛的方式讓新竹人理解身處的這座城市、用輕鬆的方式參與議題討論。他們並不是單向地輸出價值觀,而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各種方式,尋找每一種客群的需求載體,讓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在地文化以及公共政策。

▲吳君薇( 第一排右五) 與現場同學合照。

如何確定想走的路一定會成功?如果想做的事情與科系無關怎麼辦?

沒有白走的路,前面受過的訓練一定會對後面的職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地知識和文化的傳播,一定不是只有文史哲可以進入,就像辦營隊,帶小朋友時不一定只能告訴他們歷史文化,在新竹風很大的時候,騎車不應該騎慢,反而是要騎快,這其實和物理學的角動量守恆有關,我們很期待未來可以和小朋友解釋這件事情。其實生活都是和所學有關的,只是不一定有被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