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來自普通大學生的疑問
採訪者 | 江佩倫、游涓鍇、傅子萱
跟著Career上工趣004(2022-May)
完整文章連結

黑客松是黑客(Hack)與馬拉松(Marathon)的複合字用來表示一個『馬拉松式的科技創作活動』。而HackathonTaiwanJunior是一場為全台高中生及大專院校學生量身打造的科技探索活動。

資料來源:黑客松HackathonTaiwanJunior臉書專頁

興趣探索路上,有你有我

江岷錡學長很早就發現自己對資訊工程的熱忱,因此從國中開始接觸程式,高中時便創辦了黑客松和創社,並積極蒐集許多相關資源。江岷錡學長與常人不同的是:「在追求目標、職涯的路上並沒有停滯或有所懷疑,而是越學越開心。」

因為有在創新公司擔任工程師一職的經驗,江岷錡學長發現自身對於資訊工程中系統領域的興趣,並選擇到美國發展。看似順利的過程,江岷錡學長其實在進入資工系時,也曾思考過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因為資工系的各個領域分門別類,就像去到醫院,有著眼科、骨科、心臟科一樣,資工系也是有這麼多領域。以資工系的學生來說,大一大二時,接觸到的比較像是微積分、物理等這種科學領域,學長表示一開始會覺得「哇!那資工系是長這個樣子的嗎?」便有了一些困擾。大三大四時,岷錡學長發現,其實資工系並不是剛開始所想像的那樣,事實上它有更多層面及領域可以選擇。

 

如果說工作之前的敲門磚是實習,那實習之前的敲門磚會是什麼?

岷錡學長表示實習之前的敲門磚其實很多,包含GPA,或者在大學所做的研究、讀的校系等等。也因為學長有過面試人的經驗,所以知道當面對真的是很初階、沒有什麼經驗的人時,要看的能力究竟是什麼。以學長的經驗來說,要看的並不是說你有多厲害,而是「你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判斷有無此能力的方法則需要藉由一些量化分數的指標去分析,因為這種事情很難從面試的對話中看出,因此只好運用一些輔助性的量化資訊去做決定,而GPA就是一個很直接了當的決定方式。

 


▲高中畢業就立定人生方向的江岷錡學長

漂亮履歷下的「挫折」故事

對學長來說,挫折有小有大。江岷錡學長起初透過拾穗計畫申請清華大學,當時身邊的師長以及所有人都覺得一定會成功上榜,甚至不需準備學測,但事實上最後沒有成功,連書面申請都沒有通過。再繼續將時間軸下放,學長透露剛好他那一屆的學測數學似乎是最難的,並表示「數學的分數好像是12級分,總之很不理想,以想要申請資工系來說,哇!這真的是一個大罪過!」「挫折」這種東西就時間軸來看一直都有,而學長想表達的概念是:即使是看起來履歷完美的他在各個階段也會有一些挫折,也會感到失落或難過,也有面試失利的時候,但江岷錡學長面對失敗的態度是「不放在心上」。學長的例子是,在美國找工作,失敗是一種必須要接受的常態,如同生活中要喝水、吃飯的常態一般。

美國、台灣職場大不同

「江岷錡學長表示台灣的資工領域大多是以竹科為中心點往外延伸!學長也進一步說明雖然台灣在這方面很強,研發、硬體產業鏈也發展得很好,但相對地,在硬體產業下的所有產業中,個人特質是不需要太彰顯出來的。因此大部分的人只要在份內把工作做好,就得以被稱為好的人才。然而,在美國的互聯網產業鏈中,就必須要彰顯出自己,不像台灣產業般保守。而學長追求的便是可以凸顯自己的產業特色。

學長表示會選擇美國作為職涯發展目標是因為在台灣已有工作經驗,對於台灣軟體界的發展有一定了解。大概知道自己若是再等待五至十年後能看見的樣子是什麼、未來自我成長的方向又會是什麼。學長亦體會到台灣的市場較保守:若是在台灣當一位工程師,做到一個極值後,學習便可能會止步。若真如此,學長了解到他的選擇便只有成為管理職的階層,如同台灣人的職涯想像,在一家公司待個幾年,合理地成為一個管理者,再繼續升職。

然而這在美國是不適用的,在美國可以看見的是做了五十幾年,或者年齡為五十幾歲的工程師,已屆退休年齡依然在職工作。在美國,若是想要持續當工程師當到退休是沒有問題的!為此,學長分享了他在美國的面試經驗「我的面試官已有六十五歲,是一位六十五歲的資深工程師,做工程師做到老的這件事情在美國是常態。」與台灣的職場想像不同的是美國軟體界的服務市場是全球性的,但在台灣,服務的對象僅為台灣或東南亞,市場規模相對狹小。若是想要在科技這條路上持續學習,或只想一直做工程師,並持續接收新知的話,美國這種服務全球性質的市場是最容易有所收穫的。

以台灣的竹科為例,竹科偏向軟硬整合的軟體產業。如果自己的目標不是竹科而是台北,如LINE、Google等外商產業,學長認為當然是好,不過競爭激烈難以求得一職,且Google、Amazon等外商的核心開發並不會落在台灣而是在美國本土,故學長建議若欲進入外商軟體公司,前往當地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江岷錡學長從自身的經歷中學習到Move on 的態度

給大學生的建議

●職場篇
       岷錡學長表示不管今天是選擇職場,或選擇做研究,大一大二所學到的基礎知識絕對是重要的,因為它是根本的基石。根本建立好後,要找工作或做研究就會相對容易。
       而大三大四,我們會面臨另一個選擇,舉例來說,選擇做研究的話,大三所選擇的職涯就會偏向我們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假設選擇當一位工程師,以互聯網產業來說,就必須培養自學能力。而學校較少講授的實際應用課程,則需要透過扎實地自學,應用到業界。而學長也認為若要學習到實際應用的知識,接觸業界是一個常態。

●大學生活篇
       學長建議不管是幾年級,都應先將課業準備好。在此前提下,大一大二可以多加擴展自己的領域,如:多參加讓自己接觸和業界有交流的活動,不僅可以拓展交友圈,聊天的話題也會由淺變深,我們也能從中學習或是採納到更多不同領域的意見與想法。因此大一大二絕對是把課業顧好後,再讓自己參與越多東西越好,如:競賽,只要讓自己拓展出去就行了。
       學長建議大三大四就是看自己選擇的方向。如果想做的是研究,絕對是越早找教授越好,岷錡學長表示大部分的人,第一份研究通常不是自己最後想找的東西,因為大家可能會在找研究的過程中迷失。以資工系來說,大學做的專題就很有可能不是自己未來在做的研究,然而學長認為大學的專題就是讓你可以有一次失誤的機會。若自己選擇的是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實習。因此,學長建議大三大四可以朝著自己的職涯發展,想像一下要朝著研究學界,或是工作方向發展後,再往決定好的方向努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