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
文科生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Andy 的斜槓人生經驗談


採訪者 | 邢暄、王宇萱
跟著Career上工趣006(2024-May)



楊荏傑

楊荏傑 (Andy) 現為達特艾立醫學的品牌策略總監,在臺大雙主修政治系與哲學系,碩博士

於臺科大企管所畢業。曾任台北 101 品牌行銷經理,為101跨年煙火秀的幕後推手,更曾創設

博雅青年講堂、CareBest 家倍安等品牌,在行銷、創業領域有十足的專業與經驗。擅長跨領域的他也擔任過新北市青年委員、Airbnb 台灣政策顧問及 TEDx 策展顧問,擁有豐富經驗的Andy,善用多元技能的同時也保有社會關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成功的行銷-明確目的、了解 TA

臺北 101 點燈及煙火企劃是 Andy 心中最印象深刻的行銷專案。他認為的行銷核心在於「目的及目標受眾」,要將想傳達的概念深植於他人腦海中,並透過持續追蹤數據的科學方法,了解如何讓對方接受此概念。

負責臺北 101 的品牌之前,Andy 與多數人們一樣,並未意識到臺北 101 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當我們在網上搜尋臺灣時,可以發現幾乎張張照片都有著 101 的身影,外國人其實通常是先認識到臺北 101 才進而了解臺灣,臺北 101 可以說是台灣的名片,外國人認識台灣、了解台灣的第一印象。

因此,Andy 心目中的臺北 101 不僅是一棟百貨公司或商辦大樓,而是臺灣的地標、國門。所以當他接手這份工作時,一方面為自己負責兼具在地與全球影響力的產品感到興奮,同時更有背負著粉刷國門的使命感,期盼透過臺北 101,讓臺灣能擁有更多在國際曝光的機會。

疫情時期,Andy 便與國際合作進行串聯活動。當時世界各地知名大樓會同時點燈,而臺北101 也一同響應,於外牆亮起了 TW can HELP 的燈號,替在台灣一起對抗疫情的人,點上一盞溫暖。他所籌備的跨年煙火也成功地出現在 CNN 影片開頭,讓國際上 400 萬人看見臺灣 101 的煙火。Andy 所做的這些不僅讓世界看見臺灣,也在疫情期間給予社會安定感,及對醫護人員的感謝。這些時刻都讓他覺得驕傲又難忘。

結合先前提及的行銷核心,Andy 認為在處理 101 專案時,關鍵在於知道受眾想聽見什麼,而不是自己想講什麼。同時,面對臺北 101 這樣的國際地標,也必須關注到國內外遊客的需求及期望。

大學生應該創業嗎?

在現今無論是技術或科技都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創業較過去容易,大學也開始設置相關課程,如本校的創新創業學分學程,這使得許多大學生萌生畢業後創業的想法。然而對此 Andy 坦言,他並不太建議大學生一畢業就直接創業,他認為創業對於身、心的挑戰,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難度非常高,無論在資源、經驗、心理狀態上,都會付出更多代價。

首先,即便在大學時利用實習、打工以累積經驗,也不會完整了解企業管理實務運作,像是打卡、勞健保、如何發薪水…等。在實習、打工中所接觸到的只是片面、單一角度的工作,無法了解商業的全貌,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也未必足夠成熟,對於產品、產業工作內容的理解也不夠全面、充分。

除此之外,他也提及創業意味著要「為他人負責」,這不僅牽涉到自己的家庭,也包括了他人的。當你失敗時,又該如何面對家人、背後團隊賦予你的期望。與自身的問題相比,更為艱難的是如何應對他人的期望和自我施加的心理壓力。當失敗時,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家庭,還有團隊與合作夥伴,甚至還有他們的家庭,這種心理上的負擔,往往比金錢問題帶來的壓力更大、更為複雜。

若下定決心要創業,Andy 認為「恆心、決心、能力、經驗、不怕失敗、不求結果」是六大必備條件,同時,他也強調「創業是一種個性,要享受冒險的旅程,而不是旅程的結果。」

「用十年的來看人生的決定,用一百年來看人生的結果。」Andy給大學生的建議

他建議在學的大學生們在學生時期多探索各領域,把握機會多去做,「嘗試之後不行再說 No!」,大學生們也要善用校內跨領域管道,如「雙主修」或「輔系」等,不要輕易侷限自己的可能性,同時也可以多認識年紀長、不同領域的人,開拓眼界後更能提升自己。他更提供一份「大學生務必修過的課」表格,內容涵蓋了心理學、哲學、程式設計,甚至戀愛與社團等,告訴我們「跨領域」的重要性。

另外,即使 Andy 並不建議大學生畢業立刻創業,但他也不藏私的提供他的創業心法與原則。除了強調下定決心、勇敢執行外,也希望同學們看重過程,不要忽視在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他認為「上天並不會給你能力,而是不斷給你學習能力的考驗。」此外,在行銷方面,他也建議我們必須懂的如何換位思考與傾聽,將核心放在「目的與對象」上,並加上持續的數據追蹤,才是成功的行銷策略。

「用十年的來看人生的決定,用一百年來看人生的結果。」是 Andy 在走過他的風雨人生路後得出的結論,他希望大學生能保有多方探索的衝動與好奇,將目光放遠,因為一路上的顛簸與挑戰都可能是未來的助力,推動著我們持續前進。

雙主修畢業卻轉攻企管碩博士,將跨領域極致發揮的斜槓人生

Andy 在大學時期便喜歡探索不同領域,除了雙主修政治系與哲學系外也做了許多嘗試,在那

個尚未流行「斜槓」與「跨領域」的時代,大家未必支持他的看法,作為同儕間的少數,他認為剛開始是十分痛苦的。然而,他仍選擇繼續堅持在不同領域找尋自我,為的就是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多做一些事情、多探索不同領域,越能找到自己屬於哪裡。」是他摸索多年得到的體悟。

從政治與哲學跨越到行銷管理的 Andy,認為學哲學讓他更有邏輯、讀政治讓他知道大家要什麼,而企業管理則讓他更了解結構,在不同領域結合下累積了多元的技能與優勢,養成他的「策略、管理、溝通、執行」等重要能力,幫助他日後在職場上的開創與成就。

Andy 亦提及他攻讀至博士的歷程中,也曾歷經自我混亂與迷茫,懷疑過自己的他仍選擇堅持下去,努力把時間都賺回來,回過頭看才發現一切都有關連,撐過去之後就是你的。

 
文組出身絕非弱勢,善用優勢能把路走的廣。

當我們問及 Andy 是否能給予文組生一些鼓勵,他強調著文組千萬不要看低自己。他解釋著文組的優勢正是在文字的運用以及擅長溝通的能力,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皆需要擁有這類優勢的文組人才,他也引用培根的名言:「閱讀使人充實、討論使人精明、寫作使人精確」,提醒現代的文組生,將這些能力善加利用並多方嘗試、學習,將自己的路走「廣」,才是文組生應該有的觀念,若有機會的話研究所可以就讀與大學不同的系所,試著挑戰自己、開拓出更寬廣的未來。